HR afternoon tea
2022-04-13 閱讀次數: 3027
01
職場上,情商越高的人,越能“如魚得水”。
俗話說,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數。人在職場上,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立足之道。
比如:會干活的人,整日埋頭苦干,越干活越多;能說會道的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讓他人“聽命于己”。
和珅是清朝乾隆帝的寵臣,也是出了名的貪官。但不管他如何斂財,乾隆帝都未曾動他一根汗毛,原因就在于,和珅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首先,和珅是個善于學習的人,他不僅掌握了滿、漢、藏、蒙四種語言,而且作詩也是一把好手。其次,和珅說話總是委婉又精準,吹捧迎合不露痕跡。再次,和珅對乾隆的指令說一不二,在洞察皇帝心思后,投其所好。
于是,和珅成為了乾隆帝用得最順手的“工具人”,自然對他的“劣跡”選擇性地看不見。
和珅的為官之道,雖然遭到很多詬病,但人們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往往比提升專業(yè)技能更重要。情商越高,才越能“如魚得水”。
而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02
不端架子,和眾人“打成一片”。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就是說,有一天,孔子和這些學生上課,孔子就問大家將來想干什么,他要求大家暢所欲言,不要因為他是老師而有所忌諱。
于是,學生們就依次發(fā)言了。子路年紀最大,第一個發(fā)言,他說自己要做卿大夫。
冉求的理想是讓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在三年之內富起來。
公西華的目標是做一名司儀。
曾點最后發(fā)言,他的想法和前面三個人迥然不同,他最向往的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span>
孔子挨個點評,最后也表達了他的志向:他贊成曾點的想法,想和他一起去踏青、游泳、唱歌、與春風相擁。
看過這篇文章,人們心目中的孔子,似乎不再是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嚴肅的老師了,而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一個有著同樣渴求閑適生活的鄰家老人。
這樣不端架子、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怎能不讓人“親其師,信其道”呢?
人在職場,想要贏得認可,除了技術過硬,能力在線之外,更要緊的,是跟誰都能“打成一片”,上至“一把手”,下至保潔員,都能有話可說,都能找到自己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的話題或觀點。
當一個人與周圍大部分人,都產生了情感上的鏈接時,付出了的感情,便會得到回報,一旦遇到麻煩,周圍的人,就都會來噓寒問暖。
03
冷廟燒香,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職場的競爭,總是無處不在,一浪接著一浪。光靠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只能贏得一時的風光和安穩(wěn)。想要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則需要編織出一張強大的人脈關系網,以便給自己“托底”。
這樣的人脈關系網,該如何去建立,著實是令人困擾。
有人拼盡全力,想要融入比自己更高一個階層的“人脈圈”,總是寄希望于那些已經“有權有勢”的人,能成為自己的“靠山”,在升職加薪機會來臨時,獲得他們的提攜。
然而,事實證明,若不是非親非故,沒有誰會去幫助一個“毫不起眼”的人。
因此,真正情商高的人,懂得“冷廟燒香”。
比如,對待那些工作踏實,卻默不作聲的人;對待那個能力很強,卻不“合群”的人,他們總是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支持。
不管是配合工作,還是私底下交往,都用心用情,讓對方感受到“惺惺相惜”的情誼。與此同時,自己也向對方看齊,在能力水平提升上共同進步,在攻堅克難的路途中舍得讓自己“吃虧”,久而久之,就成為“患難之交”。
一旦對方出人頭地,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曾經患難與共的人。
04
成人之美,自己甘愿充當“鋪路石”。
職場上,有這樣一句話:“相互補臺,好戲連臺;相互拆臺,共同垮臺?!?/span>
一個高情商的人,最是懂得,不管領導、同事有多少令人看不慣的做法和行為,都要講究“內外有別”。如果非要做出評價,那就必定是成人之美的言辭。
西漢丞相丙吉,本來是從獄法小吏興起的,但后來學習《詩》、《禮》,逐漸崇尚寬厚,喜歡禮讓。
丙吉的手下有個人有罪過,不稱職,丙吉就給他休長假,讓他自己離開職位,一直沒有查證落實,就這么不了了之。
受丙吉恩惠的人很多,所以,他們只要聽到一點點有可能丙吉安危的消息時,就立即通風報信。
靠著眾人的幫襯,丙吉的仕途得以“善終”,在他去世之后,還被皇帝追認為“侯”。
可見,一個善于“成人之美”的人,一個甘于在背后幫助別人“了難”的人,終究會收獲更多的美好。
05
結束語:
職場上,千萬不要做一個只會埋頭干活的人。很多時候,打出去的“感情牌”,看似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都如一顆顆種子,總會開花結果。
對值得付出真誠的人,不吝嗇真情;對值得善良以待的人,付出善意;對利益交換的人,不一棍子打死,留給自己的路,就越來越寬了。